天风证券 - 天风研究

智能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

智能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

作者:张晓龙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行业发展概况

传感器是一种器件或者装置,是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的硬件入口之一,通过感知和测量真实世界,将其数字化后进行处理,再结合特定算法,实现硬件终端的智能化。

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伊始,结构型传感器出现,它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固体型传感器逐渐发展起来,这种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如利用材料的热电效应、霍尔效应,分别制成热电偶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第三阶段是20世纪末开始,传感器制造行业开始由传统型向智能型发展。智能型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传感器行业从1986年才开始进入实质研发阶段,至2000年初步建立起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至“十二五”期间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2001年开始,以开发高、精、尖为特征的新一代传感器被列入研发重点,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间的差距进一步缩短,我国传感器产业已逐步走向自主设计、创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传感器技术发展与创新的重点在材料、结构和性能改进3个方面:敏感材料从液态向半固态、固态方向发展;结构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性能向检测量程宽、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寿命长久方向发展。

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智能家居、机器人技术等众多领域。在国内,工业和汽车电子用传感器占比较大。总体看来,传感器产业链下游行业发展迅速,物联网、汽车电子、环境与健康电器和智能仪表等下游行业对产品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传感器市场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硬件基础、数据采集的入口,是物联网三大件中的基础器件,发展前景较好。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产业链的完善,传感器的多元化应用将推动物联网各垂直细分行业格局的形成。

(二)行业市场规模

国内传感器制造行业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不断由传统型向智能型发展。智能型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由于智能型传感器在物联网等行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将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提到新的高度,从而催生研发热潮,市场地位凸显。

根据SDI发布的《2022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报告》,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783.9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020.4亿元.2022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191.8亿元,2023年预计将达1,425.4亿元。随着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明确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智能传感器作为物品与网络的桥梁,处于物联网整个构架体系的核心地位,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前景,预计到2028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智能传感器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神经触角,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医疗、物联网等行业。智能传感器下游行业广泛,其行业发展速度主要受国家产业政策及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影响。随着工业、汽车、医疗、物联网等行业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刺激智能传感器行业的需求增加。

(三)行业发展趋势

1、位移传感器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位移传感器将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实现对各种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将实现传感器之间的互联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更复杂的任务和更高效的控制。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位移传感器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国家发改委在2022年初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瞄准传感器、集成电路、大数据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产业化落地。

2、智能传感器向定制化方向发展

物联网不断发展,带动了位移传感器市场的扩大。随着用户的增加,对位移传感器的定制化使用要求也逐渐提高,位移传感器的发展需要满足功率消耗、外形因素、敏感性和成本四个要求,但是满足这些需求不仅意味着现在传感器传统应用的提高,还意味着要对新应用的出现进行功能的匹配,例如声源定位、精确的运动跟踪、传感器微型化处理等。行业内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匹配和创新,以满足下游对定制化产品的市场需求。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国内传感器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以中小企业居多,整体实力偏弱,同质化严重,且产品低质竞争,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小而散的特点,但近年来行业集中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大量小规模传感器生产企业存在技术实力弱、制造水平低、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难以适应未来传感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在未来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逐渐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及主要管理职能如下:

序号

(细分)行业主管单位

主要涉及内容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指导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2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要负责拟定实施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监测工业运行态势及统计发布相关信息、组织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及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等。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行业相关标准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列示如下:

序号

文件名

文号

颁布单位

颁布时间

主要涉及内容

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国发〔202129

国务院

2022112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2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工信部联规〔2021206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

20211221

研发伺服电机驱动、高精度谐波传动动态补偿、复合型传感器高精度实时数据融合、模块化一体化集成等技术;研制三维视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和关节力矩传感器等力觉传感器、大视场单线和多线激光雷达、智能听觉传感器以及高精度编码器等产品,满足机器人智能化发展需求。

3

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信部电子〔20215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129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针对重点产品开展高端提升行动。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新型 MEMS 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的电声器件。

4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信部信管〔2020197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113

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技术攻关。支持工业5G芯片模组、边缘计算专用芯片与操作系统、工业人工智能芯片、工业视觉传感器及行业机理模型等基础软硬件的研发突破。

5

2019年度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规函﹝2019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9918

加快工业强基成果推广应用,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着力去瓶颈、补短板,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升级,其中包括对传感器行业企业的“一条龙”应用计划。

6

中国制造 2025

国发〔201528

国务院

2015519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

三、上下游行业关联性

(一)农业机械配件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

智能传感器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以生产设备供应;中游为智能传感器元器件加工制造与封装测试;下游是终端产品制造,传感器下游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在不断增加,其中以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领域为主。

(二)农业机械配件上下游行业情况

1)上游产业

传感器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以电子类原材料如芯片、电路、电源、微控、敏感元件,以及五金、涂装材料为主,其中电子类原材料中,芯片作为智能传感器的核心控制元件,对传感器的生产制造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传感器行业内企业为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及提升,对高端芯片有一定采购需求;除芯片外,其他电子类原材料的市场竞争较大,原材料供应充足且质量稳定。五金及涂装材料成本在传感器制造环节影响较小,且市场供应充足。

2)下游产业

智能传感器下游行业广泛,其行业发展速度主要受国家产业政策及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影响。随着工业、汽车、医疗、物联网等行业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刺激智能传感器行业的需求。

四、行业的竞争格局及行业壁垒

(一)行业竞争状况

我国的传感器起步相对较晚,在高端传感器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国内传感器市场方面,来自国际性跨国公司的品牌产品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国内行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企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尽管整个行业面临着产品类别复杂多样、缺乏统一标准、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等问题,但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企业及科研单位急起直追,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化替代产品不断推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二)行业壁垒

1、技术与人才壁垒

位移传感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行业内企业在专利储备、生产技术、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积累要求较高,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及生产体系。同时,传感器核心技术需要涉及诸如物理学、微电子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对研发人才的综合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企业为保证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的先进性,需要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与创新,对潜在竞争者形成技术壁垒和人才壁垒。

2、资金壁垒

位移传感器行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由于下游应用领域广,市场需求变化较快,对传感器产品的创新迭代要求较高,行业内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线建设以及销售网络布局等方面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这对于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资金充足的企业可以提前布局前沿技术和新的使用场景,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随时进行研发创新、产能调整以及销售推广,更容易抓住新的商业机会,市场竞争力较强。因此,较大的资金投入规模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资金壁垒。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传感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鼓励行业创新,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传感器行业发展,《中国制造 2025》、《2019年度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