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 - 天风研究

步入相持阶段,波段操作为上——2009年投资策略

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危机风潮席卷银行、证券、保险等所有金融部门。在金融海啸之中,华尔街的独立投行模式灰飞烟灭。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股市也步入熊途。从最高的6124点到200810281664.93点,上证综指最大跌幅高达72.8%。在此过程中,90%以上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2/3以上的流通股股东的损失超过大盘的下跌幅度。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认真研究09年经济走势及市场变化,把握好09年及以后的市场机会。

 

一、2009年宏观经济分析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也由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同时也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综合体现。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握时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改革,完善机制,2009年中国经济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

(一)2008年经济走势三大特征

1)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出口和投资增幅开始趋降或趋稳。受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率开始高位回调。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6%,上半年为10.4%,一至三季度为9.9%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为5.4%。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进入较快下行的通道。

2价格涨幅由持续攀高转为持续降低。

2008年,中国CPI5月份开始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从4月份的8.5%回落到11月份的2.4%。是进入2008年以来连续第七个月回落,创出自20072月以来的新低。PPI9月份同比涨幅已连续3个月回落,其中9月份为9.1%,较8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10月份为6.6%,较9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11月同比上涨2.0%,较10月份回落了4.6个百分点,涨幅创23个月新低。

3)美国金融问题发展引发世界经济走弱。

2008年,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问题持续发展,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美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显露。而且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金融问题还在发展中, 其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还在发展中。金融创新曾经发挥了扩大需求,特别是房地产需求的作用。综合看,金融创新引起的金融房地产繁荣,目前正在沿着 逆向传导集中引爆风险,紧缩流动性,紧缩虚拟和实体经济,这将对美国经济走向萧条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近期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组织纷纷采取措施,向金融系 统注入资金,增加流动性,增强信心;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扩大消费与投资。但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会引起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也可能导致美元进一步走弱,由 此而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

(二)2009年经济形势展望

1、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生变化

2009年的经济走势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的调整情况。从本轮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析,应该注意以下变化:

1)消费增长受到抑制。

受 股市走弱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随着企业困难增加和劳动工资成本的提高,就业增长预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经济趋冷的苗 头,可能会从多方面影响到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考虑到目前买房需求的变化,燃油税改革和用车条件的变化对家庭买车需求的影响等,应该注意 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链条很长,会从终端需求逐步向上游产业传递,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比较长时间的 调整。

2)投资将明显下降。

2008年 全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深圳等部分特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变化引起了普遍的看跌预期,导致住房销售量减 少。从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看,预计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发展。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必须加以控制,但也要注意大涨之后出现大落的可 能。如果仅仅由市场进行调节,预计未来住房市场将继续低迷,加上贷款紧缩因素,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陷入困境,房地产业有可能进入 周期性调整。由于房地产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调整一旦开始,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总需求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有限。2008年家电产品、轿车产品等酝酿的提价活动最后都没有实现,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水平还有所下降。综合这两方面情况,企业的经营困难比较突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其中11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了近1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

房地产和企业投资是市场引导投资的主体,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强,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较大。这些投资增幅下降,预计对全部投资增长将产生明显影响,因此,2009年投资增长有可能明显下降。

3)出口增长继续降低。

受金融问题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在2009年可能显现走弱态势,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会呈现走弱态势,甚至可能先于美国。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疲弱。受财政赤字扩大的影响,美元也可能继续走弱。这些都会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

经过2008年各类因素变化的洗礼,我国出口企业开始调整升级,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出口企业面对的困难仍然很多。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人民币继续升值,预计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制约,2009年出口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减慢。特别在美国经济出现较大问题并带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过程时,预计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将比较大。

综合对三项需求变化的分析,如果放任自流,由市场自发调节经济发展态势,则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表现为继续下调的趋势,若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与国内诸因素组合,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2、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考

2007年 以来,我国宏观管理层对总需求采取了更为强力的控制措施,特别对银行信贷采取额度管理的行政性措施,并对部分产品价格采取行政管制,其原因主要不是由于资 源环境方面问题加剧,而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提高。而这些控制信贷进而控制各类需求,控制价格进而影响供给的诸项措施,是导致经济增长回调的重要原因。

20087月 份以来,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投资资金 大幅度增加,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快速下调等等。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考虑到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热情,考虑到资金、技术、劳动力要素的保障情况,考虑到国 内住、行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潜力,我们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到年中可能见底,下半年经济有望快速复苏。

 

二、2009A股市场分析

中国经济有望在09年年中见底,那么,中国股市的底又在何方?

从全球金融市场大幅调整的历史来看,每一次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往往容易强调"这一次是不同的",但是从市场调整的内在逻辑看,不同时期的市场调整,其成因往往十分类似,故有人说华尔街最昂贵的词是“这次与上次不一样”。有研究者研究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金融市场的历次大幅调整,发现这些市场动荡的导火索,演变趋势等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全球股市暴跌回顾

回顾历史上的几次股市大跌,最大的跌幅恐怕要算1929年美国股灾,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从192971343.45点跌到19328142.84点,跌幅达87.53%;其次是日本1989年股市泡沫破灭,日经指数从19901月的37189点到20034月最低的7831点,经历了漫长的下跌,最大跌幅达到78.9%;再次是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1月的3940点到20029月的1172,跌幅达到70.25%。

在新兴市场国家,越南股市从20071010历史最高点1110.78点,到200810月,已经一路下跌到331.62点,跌幅达70.15%,且仍处于下跌通道中。新加坡STI指数的最大跌幅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从19961月的2449点到19988月的856.4点,跌幅达到65.03%。中国台湾在经济过热后股市也出现崩溃,从20002月的10128点到20019月的3592点,跌幅达64.53%。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恒生指数从19977月的16365点跌到19988月的7275点,跌幅达55.55%。

非但海外市场,A股不足20年历史上也有5次超过50%的暴跌:(1)19925-199211月,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2)19932-19947月,从1559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3)19949-19961月,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4)20016-20056月,从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5)200710-200810月,从6124点跌至1664.93点,历时11个月,最大跌幅达72.8%。

当前,A股市场的最大跌幅已经超过了纳斯达克泡沫破灭。横向来看,A股市场在挤出泡沫之后,已经具备了估值优势。但A股市场未来的走势如何,仍有待于对A股市场自身运行规律进行研究。

 

(二)、中国股市已进入相持震荡筑底阶段

1.从市场估值角度分析,A股已经处在相对合理的低水平区域

从 2007年10月份08年12月中旬,A股市场的市盈率从65倍以上的高峰值迅速下滑到20倍以下,A股沪深300指数14至15倍的静态市盈率估值水平 显示市场风险已处在合理的低水平区域。即便是与作为成熟市场标杆的标普500指数估值水平(静态市盈率为11至12倍)相比,目前的A  股市场也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中国金融体系健康、外汇储备充足和财政状况良好,经济增速虽面临一定的下滑但仍保持较快增长,一年来股市的大幅下挫已基本反 映了经济减速的预期。

2.从市净率角度看,A股市场对产业资本具有吸引力。

受 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市盈率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但市净率受企业盈利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好,对价值投资者而言,是重要的评价指标。A股市场在2000 点时的市净率为2.2至2.3倍,1700点时的市净率是1.9至2倍,2005年历史底部区域的市净率1.6至1.8倍,标普500指数近期的市净率水 平在1.6至1.8倍。因此,A股市净率水平将逼近历史底部区域。每股净资产往往是产业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市净率愈低,股价愈接近净资产,投资 成本越低,对产业资本吸引力越大。

3.从股息收益率水平看,A股市场正显示出极强的吸引力

随 着股价的大幅下跌,不少上市公司股息收益率水平已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这也将成为未来股指见底回升的最大支撑。就目前A股市场来说,股息收益率水平正在不 断上升。据统计,1999年至2007年A股市场的股息收益率平均为1.23%,2005年股息收益率达到了最高的2.2%,之后随着2006、2007 年市场的大幅上涨,股息收益率急剧地下降,2007年只有0.7%。

而如果2008年上市公司预期分红比例达到30%,股息收益率为2.2%,已达到了2005年时的股息收益率水平,而预期2008年股息收益率在4%以上的公司更是超过了1/3。

4.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行为,体现A股投资价值。

目 前的中国股市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上市公司股东长期持有或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的股票。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 临,产业资本获得了流通权,对上市公司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目前已有不少的大股东自愿延长锁定期,或承诺不减持,或增持股票,或上市公司回购的案 例,一方面来自于其对上市公司估值的认同,另外一方面在短期内也可以促进估值的平衡,或可消化减持压力,并带动大量的价值投资资金进场

5.从政策导向看,A股市场已具备投资价值

保 经济增长成为目前国家政策的主基调,这将为股市提供一个宽松的资金环境,将有利于股市的企稳。随着美欧金融体系的修复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在09年 年中见底后将会重新恢复较快增长趋势,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会提前反应。就目前市场而言,受益于加大投资的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 上涨,就是明显的表现。

08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直接救市政策:如印花税单边征收;控制大小非减持速度;汇金及央企增持;央行重启中期票据发行支持央企回购股票、并购贷款开闸等。积极政策的累积效应必将体现,推动证券市场投资信心重塑造。

6、从A股市场板块运行角度看,目前市场也处于相持筑底阶段。

从 沪深股市板块运行看,作为市场泡沫成分最重的低价板块的市场表现往往会领先于指数,低价板块会先于指数见顶,也会先于指数见底;而低价板块见顶后,指数还 有上涨的空间与时间,低价板块见底后同样指数还有下跌的空间与时间,低价板块见底大幅反弹往往预示着指数进入筑底阶段。本轮始于1664点的反弹,就是以水泥板块为代表的低价板块为主流热点的。它的标志性意义在于,市场结束了自0710月连续单边下跌的走势,已进入震荡筑底阶段。

 

(三)、相持震荡筑底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大盘进入相持震荡筑底阶段并不意味着指数马上就要转势,也不意味指数不会再创新低,筑底是一个反复漫长的过程。在看到上述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09年股市发展依旧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会使筑底过程反复曲折。

股票价值取决于其所代表的资产价值,但股票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本轮中国股市的深幅调整,有估值过高之后的内在调整需求,也有政府防止经济过热的调控措施所带来的影响,更有国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冲击,而根本问题在于中国经济已陷入下行周期, 加之大小非减持、热钱流动等因素影响所致,而这些因素在09年依然存在,会制约09年股市的发展。在经济明确转暖之前,中国股市的运行趋势很难反转。

1、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影响企业的盈利及成长性

从企业盈利来看,和上轮牛市起点2005年中期对比,2008年三季度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体现出两个特点:每股收益显著高于上轮熊市大底,但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却瑕瑜互见,某些行业提高、某些行业降低。而从本轮经济增长的周期性阶段来看,2005年正处于即将迈往顶峰之前的高速增长阶段,上市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可期;而当前正值从顶峰滑落、步入下行周期之时,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性堪忧。如果经济运行阶段如本文所预测,最早要在09年中见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成长性滑落冲击最早也要在09年中报彼露后释放。考虑到股价是对未来收益的贴现,在未来收益未有改善之时,股价重心难以大幅提升。

2、 AH股接轨问题

上证综指2008129收盘点位为2037点,从目前的57AH股上市公司来看,H股高于A股仅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与海螺水泥,其余大大低于A股,A股平均价格高于H股价格1.4倍。理论上,同股同权股票的内在价值应该一致,考虑到香港市场的开放性,H股下跌也有国外大型金融机构为自救筹集资金选择平仓的原因。但是A股受外围市场影响正在增加,无论从何种层面分析,可以预期,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开放的逐渐推进,AH股接轨是必然的,高溢价股票必然要回归价值层面。倘若现在就让AH股价格接轨,A股无疑仍将大跌。

3、 大小非旧痛仍存

09A股市场可流通比例将两度跳跃式上升,全流通呈现质的飞跃。09A股可流通比例将从08年的37%增到75%,可流通数量整整多一倍。09年全年解禁量将较08年翻两倍,08年平均每月解禁135亿股,09年月均393亿股。从时间看,7月与10月由于大银行股解禁,月解禁量最大。

和机构相比,"大小非"由于其以低廉的持股成本坐拥大量筹码,其减持行为对市场的冲击一直为投资者所指责。鉴于"小非"减持规模较小时无需披露,很难准确知晓其减持的时点和力度。但从三季度开始,中登公司定期发布"大小非"解禁和减持信息。

从中登公司公布的数据看出,进入三季度以来,大非减持速度明显降低,而小非减持仍没有减速迹象。

此 前,国资委支持央企大股东增持旗下上市公司股票,但基于几个方面的掣肘,并没有对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首先,上市公司大股东大多均已处于绝对控股地 位,受要约收购的限制,增持空间有限;其次,上市公司大股东虽然愿意响应号召入市增持,但资金紧张决定了增持能力有限。随着银根进一步放松,市场流动性增 加,大股东增持或回购将获得真正落实的足够空间。

由此,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非减持速度可望保持稳定甚至会有所放缓。但理论上说,已经解禁的55.88%的小非都具有减持的可能性,目前已经减持的份额不足一半,随着小非的不断解禁,未来减持带来的资金面压力仍然巨大。

事实上,今后一段时间内,决定大小非减持的关键因素并不在于他们低廉的持股成本,更重要的是他们所面临的资金面压力。在经济放缓已成定局的情形下,如果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能够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量受到影响,那么大小非减持的动力将加大。

4、 热钱流动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热钱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尤其是投资者进行跨国资产组合已趋势,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出现波动,都会引起投资者在其他国家所持资产头寸的变动。正是由于热钱流动的渠道日趋丰富,已经很难对其进行监测。理论界通常把热钱界定为"贸易顺差+利用外资规模-外汇储备增加额"。但实践中发现这一计算口径不能准确度量热钱流动。通常的一个做法是利用QFII资金流向来间接推断热钱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或者根据人民币走势来判断热钱的进出。而人民币在经历了从0568.3 水平升值到今年9月底的 68水平后,现又开始贬值,热钱是否会随之持续流出,也是需要考虑但难以量化的一个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从长期趋势看,中国股市已结束了连续单边下跌的走势,开始步入筑底阶段。A股市场的泡沫成分已大大减少,部分股票已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但是,考虑到当前市场仍处于熊市情绪笼罩之下,对经济运行前景可能过于悲观,并且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及现金流量压力逼迫下的"超卖"AH股接轨的压力及大小非减持的影响,市场在经历自1664点起步反弹行情后仍有下行需要,最低点位或许会接近1300点。从历史上看,中国股市一旦走入熊市,起码需要两年以上的调整,到09年下半年此轮熊市调整已近两年,再结合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有望好转、上市公司业绩报表冲击浪已过,大小非基本解禁,其后股市才有反转的可能。之前会出现数波由政策引发的反弹行情,但高度有限。由单边征收印花税等三大利好引发的反弹行情所形成的2333点高点,既是08年末反弹行情的的重要阻力点,也是明年行情的重要阻力点,即使突破,高度也不会太高,高点应在2500点以内。

 

三、2009A股投资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2009年股市机会会大大好于2008年。它既不同于2008年的单边下跌,基本上无操作价值;也不同于2006年与2007年的牛市上涨行情。2009年的市场会处于反复震荡的相持筑底阶段,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操作上总体依旧以防御性操作为主,着力把握波段性投资机会,在市场误判超跌时买入,在政策利好兑现时卖出,争取积小胜为大胜。

从更长的时间纬度来看,我们也许需要考虑,下一轮周期中,谁将率先启动?尽管我们还无法准确判断下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时间,但我们可以提供关于经济周期与行业景气的一些想法。以下是在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中,各行业景气的轮动情况:

复苏期前半期:国家继续刺激经济,利率非常低,最下游的消费品需求和国家财政可以干预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相关生产企业效益提升,股价上升。

复苏期后半期:最下游的消费品需求提升导致中游的工业加工企业需求增加,效益提升,股价上升。为生产提供服务的交通运输企业同样受益,房地产和金融因为消费和生产活动的复苏而需求大增,业绩增长促成股价上升。

繁荣期前半期:中游的加工企业需求提升导致上游的重工业、原材料和能源需求增加,效益提升,股价上升。

繁荣期后半期:下、中、上游企业效益过好导致通货膨胀率过高,引发贵金属保值需求增加,效益提升,股价上升;加息,降低估值水平,其他行业股价下跌。

衰退期:日用消费品和医疗保健效益稳定,其他行业景气都在下降;国家开始降息,但股价相对债券收益率过高,各行业股票均下跌。

萧条期:降息引发收益稳定的资产吸引力提高,债券和公用事业股票是投资的良好选择。国家开始刺激经济,但效果尚未体现。

根据上述经济周期与行业景气的分析,结合对宏观经济及市场走势的看法,09年可重点关注以下可能的机会。

1、 抓“保增长”概念机会。

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将会暂时凌驾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之上,政府可以运用的手段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及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从货币供应量、信贷增速等数据方面可以看出,扩张性货币政策提振经济的效果较为有限,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更加明显。

在此背景下,铁路建设、工程机械、交运设备将成为政府推动投资的主要受益板块。以铁路建设为例,一方面,截至2008年上半年,"十一五"计划时间过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计划投资的45%;另一方面,原油价格的不可控性也决定了铁路建设的重要地位。则相关铁路建设的企业,尤其是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将是最大受益者。

2、抓行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运行差异。

在整体经济触底过程中,各 个行业业绩下降并非都与整体经济同步。业绩后期见底的行业往往是本轮股市下行阶段的防御性行业,而业绩先期见底的行业则可能成为股市触底反弹的先导性行 业。比如在成熟市场中,医药、通信、银行和日常消费行业在业绩下行周期中往往是后期见底,所以他们在熊市下跌阶段具有较好的防御性;而交通运输、化工、建 筑、机械等行业在业绩下行周期中往往是先期见底,但他们可能成为未来市场触底反弹的先行行业。

3、抓产业结构升级概念。

产 业结构升级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第一是农业,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农村农业改革作为发展重点,涉及到土地制度、农村金融、城乡一体化等诸多领域。配合农 村、农业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运输等行业首先受益。第二,传统制造业的加速整合,领先企业进一步扩大优势。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机会在于规模提升带来的效率 提高,以及技术升级带来的节能减排等,可以预见政府指引的行业并购重组浪潮。第三,新兴产业发展。诸如正在推进的自主3G战略,大飞机研发,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关的技术和产业将会获得国家大力扶持。

4、重组行情可能是09年的最大亮点

首先,为了拯救中小企业,政策面正在鼓励行业内的收购兼并,并购贷款业务也已经开闸, 央企重组、地方国资重组的好戏才刚刚拉开帷幕,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正是推进重组的大好时机;其次、经过今年的大跌,不少公司已跌入重置成本,低估的行情为 市场化收购兼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三、在股市明显低估之后,一些场外的产业资本已开始尝试性介入股市,其入市的动机不仅仅是“搏差价”那么简单。更值得 关注的是,部分风险投资资本也开始进入具有投资与收购双重价值的股市;第四、金融危机必然会带来全球性的收购兼并浪潮,如果说在目前危机深化的阶段,收购 兼并是以政府行为为主,是以“救灾”为目的,09年危机缓和之后的收购兼并行为将更多的以商业目的为主;此外,“没有增长炒重组”是中外股市百年来的“古 训”,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A股市场“漫山遍野红”国企重组行情当可借鉴。

 

个股关注:

中国中铁,西飞国际,青松建化,中联重科,首创股份,

通化东宝,华能国际  拓日新能,武汉凡谷,综艺股份

(蒋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