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 - 天风研究

投资心理学之文摘集锦

投资心理牵扯的内容比较多,从目前出版的书籍及媒体文章等来看,各有侧重。总体而言,目前投资心理学对于投资,仍是市场上最被低估的部分,而最被高估的是选股能力。

 

一般来说,心理学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心理分析,旨在解决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帮助投资者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其二是群体心理分析(即大众心理分析),旨在解决投资者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把握,解决投资者在研究市场过程中如何保证正确的观察角度的问题,帮助投资者认识市场和把握市场的动向。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行为及其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而投资者需要对于自己的投资行为以及精神过程做出反思。投资者对于投资机会的判断也要建立的科学的证据的基础上,而不是贸然入市。

 

做投资更重要的是依据一个科学的系统和科学的步骤。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单单一个入市的技巧。从交易的组成因素看,入市技巧仅仅是交易系统的一部分,而交易系统仅占到交易组成元素的10%,心理因素才是决定投资者成败与否的主要因素。

20100325161404821.jpg

一、投资心理学之目的、发现、验证、相关以及因果 

 

1、目的: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描述必须重视于可知觉的信息,但是每个观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爱、偏见和期望等)一一带进观察中。因此,防止这些个人因素混进数据并扭曲它们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个期货投资者在持有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锌的多单时,对于四川汶川地震对于锌行业造成的损失的描述难免有夸大。

 

投资者在盈利的时候,很多时候会用秉性变量(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来解释,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而投资者在亏损的时候,更多的把责任推给他人,比如监管层或者庄家。2006年火爆的股市行情,让广大股民大赚之时,很少有人会感谢中国证监会;2008年,股市一路下挫,投资者纷纷在抱怨中国证监会没有救市。

 

对一个潜伏于特定形式之下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作出精确的预测。事实上,解释和预测是分不开的。比如,全国两会期间,股市一般都是上涨的,因为会有一些利好的消息出来。因为这种解释,所以投资者会预测2008年两会期间股市也会上涨,但2008年年两会期间股市的表现,让投资者包括众多的市场人士大失所望。投资不能靠预测,历史并不能够代表将来。预测行情,预测涨跌,在交易系统当中并不重要。

 

对于很多心理学家来说,控制是最核心、最激励人心的目标。控制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自己,另一种是控制市场。控制市场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并不现实,而且很多庄家最后下场凄惨,比如唐万新的德隆系等。我们不能控制市场,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我们能够做的是控制我们内心的贪婪和恐惧,控制仓位,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2、发现:

 

每笔交易是试错的行为,而不是志在必得的事情。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两个范畴,它们通常是依次发生的:形成想法(发现)然后去检验它(验证)。交易系统,首先必须是个理念,其次必须量化,量化之后必须在得到历史数据以及现实行情的检验。

 

心理学的决定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行为的都是特定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倾向在我们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应该得到避免。金融市场上,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很多投资者并不是输在市场混乱之时,而是输在相信规律,特别是相信曾经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的规律之上。国际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的精神导师、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卡尔·波普曾对决定论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这直接影响到了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即反身性理论。

 

投资也是建立在假设之上,包括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如果出现头肩底形态,那么行情可能将出现反转。假设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这种假设是建立在自己对于市场的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有些时候是财富,很多时候也是负担。所以,笔者更赞成投资者把每笔交易都看成是一个试错的行为,而不是一个志在必得的事情。

一个真正的伟大的投资者必须要有开放的心胸,他必须是自我批判的,他必须是勇于承认错误的,他必须是能够接受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的。

 

《易经》的三个重要原则是:简易,不易,变易。

 

对于投资者来说,真理往往是朴素的和简易的,投资本身是个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太复杂的东西。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时候,是一大帮所谓的专家,故意把事情说得复杂,让投资者无所适从。试想,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复杂吗?其实,这些所谓的专家也不能够从这个市场赚到真金白银;

 

道的层面的东西是不易,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人性的贪婪和恐惧,群体的迷狂和歇斯底里,在每个事情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变的人性。正因为如此,技术分析的前提,历史会重演这个前提才成立;

 

只有变是不变的,变易是实物的一个常态。价格变化是市场存在的方式,价格变化内在规律的变化,是我们永远追寻的圣杯。这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3、验证: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以是用决策树,从而对于备选的解释给予充分重视。备选的解释,往往可能是正确的。

 

在不同的人观察同样事件的时候,他们并不总是看到同样的事物。正如持有多单和空单的人对于同样一个新闻事件的看法是不同的一样。

 

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通常,人们所看见的、听见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比如,对于外汇投资者来说,当晚间美国的CPI/Core  CPI数据公布的时候,投资者更愿意用有利于自己的头寸的方式来解读。半杯水,有些人说这是半空的,有人说这是半满的。这是心理学典型的问题(half full or half  empty?)。投资者应该摒弃自己的成见,用空杯的心态来思考问题,自己做多,那么肯定也有人做空,那么别人为什么做空呢?

 

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的经验中,人们能够对同一个结果提出很多原因。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以是用决策树,从而对于备选的解释给予充分重视。备选的解释,往往可能是正确的。

 

当一些被研究的行为效果真正的原因被混淆的时候,我们必须重视两种几乎存在于所有实验中的混淆,即期望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投资中,如何正确客观的对待自己对于行情的研判和预期,避免预期效应(当观察者或观察者向被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是一个投资者走向成熟的很重要的一道坎。当行情和自己的预期不一致的候,更多应该相信市场,相信盘面,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削足适履。

 

安慰剂效应(在对病人进行某一种药物处理后,病人就报告病情有所好转,但这种药并不能医治病人的病,是由于病人的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一种效应)在投资中屡见不鲜。很多投资者,当自己的投资头寸出现亏损的时候,开始上网找新闻,找某些所谓的专家文章,当发现和自己的看法一致的时候,即使亏损,心情也会好很多。安慰自己:看,基本面支持我的观点,连专家都和我的看法一致。但是他忘记了,他应该做的是严格止损,而不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安慰剂,找借口。

 

4、相关和因果:

 

高度相关性,意味着两者背离之时,往往是行情要发生转势之时,也是投资良机出现之时。

 

金融投资市场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不管是普通的投资者还是所谓的专家,都有一种用相关来替代因果的强烈倾向。而且,相关可能是伪造的,因为研究者不能通过恰当的控制来进行比较。例如,1965年纽约市的能源管制和9个月后报告的出生率剧增之间就存在着虚假关系。根据1966年8月11日《纽约时报》报道,一位官员解释说:因为管制,“所有替代物——开会、听课、卡片聚会、戏剧、沙龙——在那个晚上都没有了。你还能做什么呢?”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很多时候在刻意地制造这种相关性以及因果关系。比如,很多投资者认为,汶川地震,四川的小麦产量会减少,所以,国内期货小麦的价格应该上涨。其实四川省的小麦产量仅占到全国的4%,这点产量微不足道,根本不会对于行情产生影响。

 

而投资者、专家,以及媒体,每个人由于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对于数据的解读很难做到客观中立。投资者应该擦亮自己的双眼,看清楚这些相关和因果关系是不是伪造的。相关并不等于必然。即使黄金和原油高度正相关,并不等于原油涨,黄金就一定得涨。但是,高度的相关性,意味着两者背离之时,往往是行情要发生转势之时,也是投资的良机出现之时

 

二、投资心理学之过分自信、面对失败、误区、迷信

 

1、过分自信

自信是一个优秀交易员必备的条件,但对于广大的投资者而言,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对市场的理解过份自信,从而会在交易中做出不少容易引起大幅亏损的动作出来。

 

大家可能在单边势中表现的很好,就认为自己能在每个市场阶段都表现得很好,但往往你遇到的是使你所陌生的行情,在这些情况下过份自信,会造成你作出鲁莽的决定,造成亏损。

 

曾经在美国有个调查,询问,相比在路上的其他驾驶员,你认为你的水平是在平均之上,还是属于平均水平,还是在平均水平以下?结果82%的人认为自己在平均水平之上,如果大家都很客观的话,那么应该是每个层次有30%左右的人。现实,很大一部分人,过分自信,高估自己。很多投资者也是这样,对困难和风险的预期明显不足。行动上往往体现在两点。一个是频繁交易,一个是重仓交易

 

我们是人,不是神,神可以完全自信,因为他们知道将来,我们只能相对自信,因为我们只能预测未来。在交易中花一分钟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决定,而花一天做出的决定往往是值钱的决定。

 

2、面对失败

 

在遇到挫折时,成功的投资者总是找出自己的弱点,并从失败中去学习。而失败的投资者则处处避免出错,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或者甚至去逃避面对错误。

 

许多交易者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有问题,而在于他们只注意到问题。正是这种只着眼于问题的方式使交易者不能意识到他们所做的正确的事,使他们看不到已经存在的解决方案。在以往成功的交易和失败的交易中所使用的交易方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使用同样的方法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因此,试图使自己的系统变得更复杂,更追求完美可能往往是徒劳的。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呢?通过深入的自我剖析,我们往往会发现,失败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我们不能稳定地操作自己的方法。

 

仓位不稳定:当我们做小交易时,我们能保持很好的仓位控制,但连续的成功会让我们放弃有效的仓位控制,结果一次失败抹去了全部的收益,也就是上篇文章中所写的,过分自信,有了一些盈利,开始自我膨胀,认为自己的系统是百胜的,开了重仓。

 

心理不稳定:成功的交易和失败的交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时的心态,成功的交易来自于稳定的心态,而失败的交易则多是出于冲动;

 

操作不稳定:当我们回顾自己的交易时,往往发现自己存在把亏损的交易变成长期交易的可怕倾向。这种变化总是扩大,不仅不能减少损失。讽刺的是,损失的越大,我们也就越容易把短期交易转成长期的,一次这种修补交易就可以毁掉我们很多天的利润。

 

要完全的自我剖析,投资者需要有自己的交易日志,一个自我剖析的手术台。

 

日志应包括你所做的交易,交易中采用的原理、利润目标、止损设定,交易中的意识框架以及交易结果。每周你都应做一份关于你交易成败的回顾。目的就是形成一个反馈循环,使你的交易可不断提高。找到问题模式中出现的例外----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所做的事能使自己不断靠近目标。然后,通过重复多做这些事,把这些例外变成解决方案。

 

3、误区

 

资本市场是这样一个市场:一大群智力相当的人,面对大致相同的市场资料,使用大致相同的分析预测手法,遵循众所公认的交易规则,进行一场零和游戏。其结果是既有少数高手从几千、几万元起家,累计了数千万乃至数亿元的财富,亦有芸芸大众始终小赚大赔,往往一次又一次的亏损,一次又一次的补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市场的失败者,往往并不是不能战胜这个市场,而是不能够战胜他们自身。往往是自身许多的误区,造成了自己给自己挖坑往里跳。

 

人多的地方抢着去。盲从是大众的一个致命的心理弱点。一个经济数据一发表,一则新闻突然闪出,5分钟价位图一“突破”,便争先恐后的跳入市场。不怕大家一起亏钱,只怕大家都赚钱只有自己没赚。

 

亏生侥幸心,赢生贪婪心。大概每个投资者都知道迅速止损的重要性,但盲目下单导致亏损后,垂头丧气,紧张万分之余,明知大势已去,还是存侥幸心理,优柔寡断,不断地放宽止损价位,或根本没有止蚀的概念和计划,总期待市价在下一个阻力点彻底反转过来,结果亏一次即足以大伤元气。和这种亏损生侥幸心相对应的心理误区,是赢利生贪婪心。下买单之后,价位还在涨,何必出单?价位开始掉了,要看一看,等单子转盈为亏,更不甘心出单,到被迫割肉出场时,已损失惨重。

 

迷信外物而非市场本身。进场交易时,另一大心理误区是迷信市场的某些消息、流言,而不是服从市场本身的走势。

 

4、迷信

 

散户投资者其实可分为三种人。第一种是对资本市场基本上还很陌生的初学者;第二种是在资本市场已有一点经验,自以为对技术分析、基础分析已有独到体会的人;第三种是经过多年悉心钻研和实践,确已炉火纯青的人。第三种人由于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严格操作自己的交易系统,严格最受纪律,所以可能没有很夸张的盈利,但是却有着稳定的长期盈利。然而第一,第二种人却往往因为迷信,而造成陷入亏损的泥潭不能自拔。

 

刚入市的投资者,对技术分析,基本分析都知之甚少,他们往往试图从不少所谓高手、大师的嘴里去得到一点东西,要是真的遇上了一个很有水准的大师,一直跟着他的策略,那可能投资者还有不错的收益。对于初学者而言,不是说不能相信那些大师,而是在相信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个大师投资建议的准确率有个比较充分的了解,毕竟把自己的血汗钱托付在一个讲大话的人身上总不是那么安全。一个真正的大师,他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他会告诉你怎么看待市场,而不会告诉今天做多还是做空。

 

第二种人是散户投资者中最大量的一群,也是最容易亏钱的一群,他们往往过度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很轻易地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从市场赚大钱,结果却往往是:他们一次跌入市场的陷阱,直到本钱输光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止损要快,止盈要慢”之类最基本的市场制胜技巧,都未能透彻地掌握。这些投资者往往对技术分析有些了解。但是他们过分迷信技术分析的工具和基本分析的短期数据。

 

单纯的依靠技术分析或基础分析,是很难对市场走势作出准确预测的。因为影响价位变化的因素复杂而多变,有太多不可预知的事件,很难完全靠技术和可能的规律来解决问题。技术分析手法,有些实用,有些则是花俏的摆设,真正胜算极高的绝招,恐怕也不会轻易透露出来,因为用的人多了,就可能失效。

 

 

 

   附:投资心理学丛书

美)约翰·诺夫辛格:《投资心理学》

(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瑞典)卡尔·基林兰:《股市大众心理解析》

(英)托尼·普卢默:《大众心理与走势预测》

(美)汉弗莱.B.尼尔:《逆向思考的艺术》

(美)埃德加.E.彼德斯:《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美)德里克·尼德曼:《投资的心理游戏----股票投资心理探微》

(中):俞文钊:《投资心理学

 

 

                                          江油营业部 蔡国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