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 - 天风研究

节能环保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增长新动力

一、节能环保行业政策导向及前景

 

    节能环保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支出特征明显,即对下游企业来说,环保产品一般只能增加生产成本;并且环保市场需求具有被动性,企业缺乏主动性和自发采取环保手段防治污染,因此这就决定了节能环保产业是一种政策引导型产业,即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在“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基调下,产业承接转移与结构调整升级成为“十二五”经济建设的核心环节,而节能环保将是重要的技术保障和低碳经济走向产业化的根本。伴随着政策积极的引导,以往被边缘化的节能环保产业被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二十一次提及节能环保,并将节能环保确定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且明确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政府不断推出相关政策规划以促进节能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竞争制高点,200912月国家发改委根据《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反馈的意见开始组织筹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着手从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拉动现实的需求、完善政策体系、设立若干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增加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等四个方面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并提出要以拉动内需和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为重点,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GDP7%—8%

 

     而要实现2015年节能环保总产值达GDP7%8%的目标,意味着在未来5年内节能环保产业占宏观经济的规模要比2008年末提升50%—70%。按照全国工商联的研究,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5.3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10%左右,年均增长率达到20%,节能环保骨干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而目前年产值排在前10位的环保企业年产值多在20亿元到30亿元之间。这一目标如果得以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将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不仅从政策上可以体现出来,而且从投资规模上也可窥其一斑。“七五”期间,全国节能环保投资476.42亿元;“八五”达到1306.57亿元;“九五”为3447.52亿元;“十五”突破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达到13750亿元。而在中国环境服务国际合作论坛上,环保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规模将比“十一五”的1.4万亿增长一倍以上。

 

在投资规模迅速上升的同时,日益迫切的减排任务也为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的数据,中国环保产业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占当年GDP4.7%。其中,节能产业27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亿元,环保产业4800亿元,就业人数达2500多万人。预计到“十一五”末期节能环保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而2012年这一数值将达到2.8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二、投资要点:

 

 

     1、建筑节能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而节能减排则成为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其中,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照明节能是节能减排的主体部分,在这里我们重点关注建筑节能。

 

     国家在2004年颁布的《节能中长期规划》规定,“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北京、天津等少数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同时,结合城市改建,开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25%,中等城市达到15%,小城市达到10%。此外,建设部目前也正在积极制定《建筑节能三年规划》,预计其对未来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将更加严格。

     从我国城乡建筑的现有存量和新建建筑(每年新增20亿平方左右)的情况分析,建筑节能的改善空间很大,一旦国家对节能标准执行力度加大,建筑节能领域需求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2、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固体废物处理行业是指提供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测量、防止、限制和减弱因固体废物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行业,是环保产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环节。目前在发达国家固废治理是环保领域投资和产值占比均超出50%的最大子行业,而我国固废投资占整个环保行业投资比率仅为13.7%,如果参照国际经验,假设2009-2020年中国GDP保持8%的复合增速,环保投资占比从1.49%提高到3.0%,固废投资占比从13.7%提高到30%,则2020年固废处理投资额预计达到6814亿元,复合增速22%,高于整个环保行业预测,固废处理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后续发展空间巨大。

 

    3、污水处理行业随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深入进行而倍受青睐

    我国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2001-2008年我国废水排放量年均增长约4%,其中工业废水年均增长约2.6%,生活废水年均增长约5.3%2003-2008年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业收入年均增长约8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污水处理业务毛利率水平大多在40%以上。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的行政因素特征依然显著,但随着国内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水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从而带动污水处理和相关供水行业的整合与共同发展,跨区域发展将成为可能,优势企业通过整合、并购可进一步扩张业务规模,巩固行业地位。市场化程度提高必然对污水处理行业的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污水处理服务价格随之有上涨预期,污水处理已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受投资者青睐的行业。

    4、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经济效益提高刺激脱硫设备市场需求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因此大气污染治理主要围绕着脱硫、脱氮、除尘进行,我们这里重点关注脱硫子行业。

    根据“十一五”规划,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老电厂分阶段建设脱硫设施。经预测,2007年——2010年将有2.4亿千瓦的脱硫设施需求,年均建设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是以往建成设施的总和。以此判断,未来我国脱硫设备产业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且为促进电力企业对脱硫项目的投入积极性,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国家规定脱硫电价将增加每千瓦时1.5分,同时对脱硫设备的实行税收减免。据测算,依靠脱硫电价的提高,以及脱硫副产品带来的收益,相关企业在3年内即可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经济效益提高,将极大刺激脱硫设备的市场需求。

 

    三、部分上市公司简介:

 

    烟台万华(600309):

 

    中国唯一拥有聚氨酯原料MDI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有国内MDI市场36%的份额,是亚太地区最大最稳定的MDI供应商。烟台万华的技术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15%左右,科研实力雄厚,其出具的检测报告能被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组织相互承认。聚氨酯硬泡作为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在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前景广阔,而建筑节能进入加速期和出口增长都将保障公司未来两年主营业务MDI销量的增长,中长期投资价值突出。

 

    合加资源(000826

    合加资源是固废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是A股市场上该领域内唯一的上市公司。公司涵盖了固废全部细分行业的技术工艺,产业链完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建设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53.53%,后期仍有较大上升潜力,预计09年—11年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31%。而“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行业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公司也将随产业机遇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二级市场上该股持续攀升,屡创新高,有一定的回调要求,投资者可逢低关注。

    

   中原环保(000544

    公司主营业务为城市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业务,均受益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大力扶持。截至2009年末期,公司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业务主营收入占比分别为52.01%47.70%,同比增长6.11%24.34%,预计未来几年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在20%左右的持续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二级市场上该股冲高回落,在120日均线附近有较强支撑,可适当关注。

    

   龙净环保(600388

    公司是致力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环保企业,实力和产品的产销量位居行业龙头地位。公司除尘业务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而近年来脱硫业务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湿法、干法脱硫技术,并中标宝钢400平方米国内最大烧结机项目,预计未来3年公司脱硫业务增长率在20%左右。随着我国节能环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四、投资风险:

  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变化延缓节能环保投资的落实力度,都有可能导致行业发展低于预期,从而影响我们对行业发展的判断。

                                                                          研究咨询部  袁申鹤


回顶部